"小舞被操出白色汁液"的短视频在某平台突然爆火。画面中,一名身着汉服的少女手持某种植物茎秆反复揉搓,乳白色液体顺着指尖滴落,配文"千年灵草现世"迅速点燃舆论。24小时内,#植物榨汁玄学#、#小舞白液真相#等话题登上热搜,播放量突破3亿次。
网友的想象力在此刻彻底爆发。玄学派声称这是"灵气实体化",引用《山海经》记载的"玉髓草"佐证;阴谋论者则暗示"实验室生化泄露",评论区甚至出现"外星生命体液样本"的离奇猜测。某带货主播连夜推出"同款养生汁液",标价888元/100ml竟被抢购一空。
事件发酵第三天,植物学家李教授发布显微分析视频——顺利获得高速摄影可清晰看到液体喷射时伴随气溶胶扩散,这与含羞草受刺激分泌保护液的机制高度相似。评论区却涌现大量质疑:"科研解释太普通""这液体在月光下会发光你怎么不说",更有自称"修行者"晒出符咒与液体混合的照片,宣称"开启了能量场域"。
民间实验派开始自发验证。有人用破壁机暴力萃取同科植物,得到浑浊液体后直播饮用,结果因肠胃炎送医;某手工博主复刻古法"揉搓术",发现温度与力度会改变液体黏稠度,意外引发材料学爱好者讨论"非牛顿流体特性"。这场全民参与的伪科研狂欢,暴露出信息时代认知战的全新形态。
当舆论场陷入疯狂时,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的封闭实验正在紧张进行。顺利获得质谱仪检测,所谓"白色汁液"的主要成分被锁定为:40%多糖聚合物、35%萜类化合物、15%生物碱及10%水分。这些物质广泛存在于菊科植物中,其混合物的触变性(摇动变稀、静置变稠)恰好解释了视频中的奇特流动性。
更关键的发现来自高速热成像仪——揉搓动作产生的局部温度可达52℃,这激活了植物导管内的压力泵系统。就像含羞草的应激反应,高温刺激促使薄壁细胞主动破裂释放液体,整个过程与橡胶树割胶原理异曲同工。所谓"灵气",不过是植物进化出的生存智慧。
针对"发光说",光学实验室给出致命一击:特定角度拍摄时,汁液中的二氧化硅微粒会产生丁达尔效应,用手机闪光灯照射即可复现"神秘光芒"。而那些宣称"饮用后打通任督二脉"的体验者,脑部核磁共振显示其多巴胺分泌峰值与吃巧克力时无异——强大的心理暗示才是"超能效果"的真正来源。
事件最终以平台下架327个违规账号收场,但留下的启示远超事件本身。当短视频的戏剧性剪辑遇上认知偏差,现代人正在用前科研时代的思维解构科研现象。或许比破解"白色汁液"更重要的,是警惕那个藏在手机屏幕后的、永远躁动的好奇心黑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