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台前的烧杯突然炸裂时,林深正用镊子夹着果蝇标本。碳酸氢钠溶液溅到前排女生的白衬衫上,在安静的生物实验室里,那声短促的尖叫像投入深潭的石子。所有人都看见他涨红着脸冲向储物柜,却没人注意到他藏在实验服里的手机正循环播放着《遗传学进阶讲座》——这是他在"知库"平台找到的免费课程。
"你们看他的浏览记录!"课代表突然举起投影遥控器,教室大屏赫然显示着某付费课程平台的后台数据。林深这才想起自己课间借用教室电脑查资料时忘记退出账号,此刻满屏的《生殖系统深度解析》《荷尔蒙作用机制》专题课在众人眼中扭曲成暧昧的符号。后排男生吹起口哨,女生们窃窃私语,连向来严肃的张老师都推了推眼镜:"林同学,课后到我办公室。
这场乌龙在校园论坛发酵出二十个衍生版本。有人信誓旦旦说目击他偷看限制级视频,有人翻出他生物月考98分的成绩质疑作弊。教导主任在晨会上敲着话筒强调"净化网络环境",却让更多人涌向付费平台搜索那些被误会的课程名称。林深把自己锁在器材室整理标本,透过显微镜看着果蝇复眼里破碎的光斑,突然发现知库APP推送的新专题——《群体心理学:谣言传播的十二个节点》。
当第N个同学举着手机凑过来问"那个课程真的能提高生物成绩吗",林深终于点开云端笔记。他在知库整理的《基因编辑技术开展史》专题被顶成热帖,附带三百条实验数据截屏和文献索引。那些曾被当作"小黄课"的付费内容,在免费资源比对下显出夸张的水分——某199元课程用的竟是二十年前的教材配图。
生物教研组破天荒组织公开课那天,林深站在他炸过烧杯的实验台前。大屏同步展示着知库的免费慕课资源,从DNA双螺旋动态模型到虚拟果蝇杂交实验,当《信息素对动物行为的影响》课程播放到工蜂信息素章节时,后排突然有人举手:"所以上次实验室的果蝇群飞现象……"
张老师把激光笔转向林深,他调出云端收藏夹里的《昆虫趋化性研究》点了点头。曾经窃笑的同学们此刻疯狂截图保存书单,论坛热帖从"八班那个看小视频的"变成"跪求学霸同款学习路径"。教导主任在散场时拦住他,手机界面停留在知库的教师认证页面:"下周国旗下讲话,你来讲讲怎么辨别优质学习资源。
器材室的显微镜还留着那天的果蝇标本,林深现在会用延时摄影记录果蝇羽化过程。知库推送的新专题《破茧时刻:当代青少年的认知突围》被他设置成私密收藏,窗外的香樟树沙沙作响,某个免费课程里说过,这是植物在进行次生代谢物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