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游新闻
陈恭璋
2025-08-20 09:50:12
在近期曝光的某高校偷拍事件中,涉事男生王某将改装后的偷拍设备伪装成充电宝、台灯等日常用品,顺利获得校园二手交易群低价转卖给女生。这些经过特殊改装的设备内置4K高清摄像头,支持远程操控和云端存储,最长可陆续在拍摄72小时。
"设备表面看不出任何异常,连充电指示灯都是正常工作的。"负责案件侦破的网警李队长展示查获的偷拍设备时指出,这些设备采用磁吸式设计,可轻松吸附在床架、衣柜等金属表面。更令人震惊的是,部分设备还搭载了AI人脸识别系统,能自动筛选特定目标的影像资料。
调查发现,偷拍视频顺利获得境外服务器中转,最终流向暗网交易平台。在名为"校园实况"的暗网社区,不同院系女生的生活视频被明码标价:普通场景视频每分钟50-80元,涉及更私密内容的价格则高达每分钟300元。购买者可顺利获得虚拟货币匿名交易,形成完整的黑色产业链。
令人担忧的是,主流社交平台正成为偷拍内容传播的温床。在某短视频平台,以"校园街拍"为幌子的账号顺利获得AI换脸技术规避审查,将偷拍视频剪辑成"颜值打分""穿搭挑战"等主题内容,单个视频播放量突破百万。平台算法推荐机制更助推了这些内容的病毒式传播。
网络安全专家指出,当前隐私保护存在三大漏洞:第一时间是电子设备入校审核形同虚设,其次是校园WiFi未建立数据隔离机制,最后是云存储平台缺乏有效的内容筛查。某电商平台数据显示,"微型摄像头"近半年搜索量激增230%,其中七成购买者为高校在校生。
事件曝光后,多所高校已启动电子设备登记制度,并在宿舍区加装信号屏蔽装置。法律界人士提醒,根据《网络安全法》第44条,非法获取他人私密影像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但现有法律对暗网交易和跨境取证的规制仍存在空白地带。这场偷拍风暴揭示的不仅是技术伦理危机,更是整个社会在数字时代的集体裸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