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壹点
陈志钏
2025-08-04 02:44:52
顺利获得政府引导、学校自治、家庭参与、社区支持和企业协作五方共建,我们搭建了一个以需求为导向的协同治理框架。第一时间创建跨部门的育人工作专班,定期召开需求研讨会,邀请学校、家长、社区组织、医院和科技企业共同梳理学生在学习、心理、健康、职业规划等方面的真实困难和潜在机会。
孩子们参与主题探究、社会实践、志愿服务,从中学会合作、沟通、解决问题。家长和教师共同设计家庭作业和学习任务,家庭角色从“监护人”转变为“学习伙伴”和“导师”。社区志愿者和企业导师参与指导,建立“见习-实训-就业”路径,帮助学生明确职业方向并取得成长性的激励。
另一个案例是“家庭学堂”项目,邀请家长在周末带着孩子一起完成跨学科任务,既巩固知识也增进亲子关系。还有“企业导师计划”由本地企业参与职业指导和技能训练,帮助学生认识职业路径,学校给予相应的课程模块对接。顺利获得这些示范,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显著提升,家长满意度增加,老师的教学信心也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