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的铜锈工作室里,陈砚之的刻刀在青铜板上划出第37道裂痕。这位被业界称为"金属诗人"的雕塑家,此刻正用虎口抵着发烫的钨钢刻针,在即将送往威尼斯双年展的作品上刻下禁忌坐标——那是用甲骨文变体记录的经纬度,指向城南那家只在凌晨营业的私厨"饕餮暗房"。
三小时前,他在料理台前目睹了颠覆认知的场景。穿墨绿真丝吊带的女人用舌尖卷走银匙上的焦糖豆腐时,青铜冷锻的匙柄竟在他掌心渗出细密汗珠。更诡异的是当那抹丁香小舌扫过匙面凹痕,工作室里未完成的青铜马突然发出类似呜咽的金属共振。
"这道菜叫'青铜豆腐'。"女人将吃空的瓷盅推过来,盅底赫然印着与他工作室相同的甲骨文火漆印,"用你雕刻废料的铜粉调味,果然比普通胆水更腥甜。"她说话时耳垂上的翡翠坠子晃出幽光,像极了那夜暴雨中撞进工作室的绿眼黑猫。
此刻陈砚之终于明白,那些被美术馆收藏的青铜器为何总在深夜渗出咸腥水珠。当他的刻刀第38次划过金属表面时,工作室的防尘布突然无风自动,露出下面盖着的半成品——具象化的女性躯体在青铜冷光中舒展,腰窝处嵌着块正在融化的老豆腐。
城南旧巷的潮湿空气里漂浮着金属氧化的腥气。林雾把第99块胆水豆腐按进青铜甑时,蒸汽在料理台镜面投射出扭曲的倒影。这个被食客们称为"液态炼金师"的女人,正用手术刀般的料理镊将铜绿粉末撒入豆浆,看着乳白液体在紫砂锅里凝结成带着金属纹路的脑花状物质。
她记得陈砚之第一次吞咽青铜豆腐时喉结滚动的频率,与三年前在苏富比拍卖场见到的商周青铜觥震动频率完全吻合。当那个雕塑家带着满身铜屑闯进后厨追问豆腐配方时,林雾正用舌尖测试新熬的铜胆卤水——0.3秒的刺痛感从味蕾直达尾椎,这是最完美的临界值。
此刻料理间的通风管道传来细碎刮擦声,林雾知道那是陈砚之工作室逃出来的青铜兽在舔食墙缝渗出的卤汁。她解开真丝睡袍的系带,后腰处浮现出青铜器饕餮纹的胎记正在发烫。上周移植的铜绿假单胞菌在皮下血管游走,将她的痛觉神经改造成活体青铜探测器。
当凌晨四点的第一缕天光刺穿防窥膜,林雾把最后半勺铜粉撒进陈砚之的拿铁拉花。咖啡杯沿的唇印渐渐显形,组合成甲骨文的"囚"字。她看着监控里雕塑家工作室突然倒塌的青铜马,露出和那夜黑猫同样的翡翠色瞳孔——这场始于味蕾的金属胎动,终于要撕开人类文明的包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