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的香港影院弥漫着汽油与火药混合的独特气息。杜琪峰用《黑社会》撕开江湖帷幕,梁家辉与任达华在香堂烛火下的角力戏,将传统帮派仪式拍出宗教史诗感。这部被法国《电影手册》评为年度十佳的作品,让黑帮片摆脱枪火套路,转而探讨权力更迭中的人性异化。
当梁家辉饰演的大D怒吼“新界插支旗都归我管”时,观众看见的是现代企业化黑帮的权力游戏。
与之形成奇妙共振的,是刘伟强带着周杰伦玩转的《头文字D》。秋名山五连发夹弯的漂移镜头,配合陈光荣打造的电子配乐,让这部改编自日本漫画的作品充满青春荷尔蒙。余文乐与陈冠希的公路对决戏,至今仍是汽车电影教科书级片段。该片内地票房突破8000万,证明港片在合拍模式下的商业潜力。
文艺片领域同样暗潮涌动。陈可辛的《如果·爱》用戏中戏结构解构娱乐圈爱情,金城武在冰湖上独舞的长镜头,将破碎情感凝结成视觉诗篇。这部囊括金像奖11项提名的歌舞片,让周迅首次展现歌剧唱腔,张学友更贡献了职业生涯最克制的表演。而在《长恨歌》里,郑秀文挑战上海滩名媛二十年跨度,旗袍包裹下的时代悲歌,成为港式文艺片北上的重要尝试。
根据香港影业协会数据,2005年本土票房冠军被《头文字D》以3782万港元摘得,亚军《神话》则展现成龙转型野心。这部穿越古今的动作巨制在西安兵马俑实景拍摄,金喜善的飞天舞与悬浮天宫设计,开创华语奇幻电影新美学。值得玩味的是,票房季军《七剑》虽遭口碑争议,但徐克用七柄形态各异的冷兵器,构建出武侠世界的金属交响曲,孙红雷饰演的烽火连城更被影迷封为“最癫狂反派”。
在类型片混战中,彭浩翔的《AV》以荒诞笔触刺破青年迷惘。黄又南等新人演员演绎的大学生拍AV闹剧,实则是港人对97后身份焦虑的另类解构。这部成本仅300万的小品,最终收获千万票房,证明cult片的市场潜力。而郑保瑞的《怪物》则用惊悚外壳包裹母爱主题,林嘉欣毁容式演出震撼金像奖评委,公寓楼里的追逐戏至今令人脊背发凉。
回望2005年香港电影排行榜,既有《黑社会》这样的作者电影杀入年度前十,也有《喜马拉雅星》这类无厘头喜剧稳守中段阵地。韦家辉在青藏高原拍摄的这部癫狂喜剧,用刘青云吞蛇胆、郑中基学瑜伽等桥段,延续着港式笑料的超现实传统。而位列年度第六的《韩城攻略》,则见证着梁朝伟从文艺小生向动作明星的华丽转身,他在首尔街头与任贤齐的追车戏,为港产警匪片注入东亚地缘新想象。
当《功夫》的余波仍在影市回荡,2005年的香港电影人用多元类型探索,在合拍片浪潮中寻找着自我表达的平衡点。从杜琪峰的黑帮哲学到刘伟强的速度美学,这些作品既承袭着港片黄金时代的基因,又为CEPA协议后的产业转型写下生动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