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信,网络文化的传播总有一个“触发点”。在人群密集的短视频和弹幕时代,王者荣耀里的西施突然成为热议焦点,因为她的表情组合极具戏剧性——眼泪横流、眼睛翻白、口水似的细节在二次创作中被无限放大,形成一种既可同情又可嘲笑的“喜剧式情绪表达”。这类组合像是一张通行证,带着观众跨越年龄与圈层的隔阂,直接进入共鸣的情绪场域。
网友们在弹幕、评论区、短视频的转发与二次创作中不断拼贴新的版本:有人把它放在日常生活的尴尬场景里,有人把它移植到工作、学习甚至追星的情境里,形成一场关于“情绪表达方式”的全民讨论。
这种爆发并非偶然。第一是表达语言的多模态性迅速增强,眼神、口吻、表情可以替代文字传递复杂情绪;第二是角色代入的便利性——西施是熟知的文化符号,用户无需过多背景解释就能立刻参与;第三是社媒算法对UGC的偏爱——用户创造的内容越多,平台就越愿意推荐,相互点赞和模仿的循环让热度像潮水般涌来。
于是,西施的“流泪、翻白眼、流口水”的表情成为一种“可复用的情绪单元”,适合在不同内容领域快速复用:综艺剪辑、日常吐槽、职场梗、校园梗、甚至美食评测。每一个二次创作都在无形中扩展了这组表情的语义边界,使其从游戏圈走向更广阔的互联网语境。
对于品牌来说,这样的热点不是单纯的娱乐事件,而是一个“情绪入口”的机会。它带来两层价值:一是情绪共鸣,使用户愿意把品牌与娱乐体验联系起来;二是内容易于被再加工、再传播,具备天然的用户生成内容(UGC)生态属性。这样的热议若被巧妙引导,就能把一次话题热度转化为长期的品牌记忆点。
本文接下来将讨论,如何把这波热议从“话题”转化成“可落地的传播与商业价值”,并给出一个具体的软文落地方案。
小标题二:从热议到落地:把热点变成品牌增长的具体路径
1)确立情绪核心与合规边界先明确这类表情背后传递的情绪类型——同情、幽默、无奈、调侃中的善意成分。品牌在借用时要保持“友善、幽默、不讽刺、不冒犯”的基调,避免对特定群体进行攻击性表达。可采用“情绪单元+场景化应用”的框架:选取一个与品牌产品或服务相关的日常场景,把西施的表情作为情绪引导符号,配合简短文案与画面节奏。
必要时,明确授权或使用符合版权的二次创作题材,确保合规。如果涉及到具体产品置入,避免喧宾夺主,确保内容优先于广告。
场景化开场:用一个日常小情境拉近距离(如工作会议、加班、排队买单等),让观众立刻理解情绪转折点。情绪转折点:呈现西施表情的三个关键元素(流泪、翻白眼、流口水)之一或组合,作为情绪放大的“按钮”。品牌触点:在合适的位置嵌入品牌相关的视觉或文案,如产品使用画面、品牌色彩点缀、或与产品功能的情感对应(例如“让日常更顺畅的工具/服务”)。
互动引导:鼓励用户参与二次创作或挑战,例如上传以西施表情为灵感的短视频,搭配品牌话题标签。结尾召唤:简短的行动指引,如关注、试用、领取福利、参与活动等,避免强硬的推销语气。
3)平台策略:多渠道的协同放送不同平台的受众与内容偏好各不相同,但热点的核心情绪具有跨平台传播的潜力。可以采用“同题不同味”的内容策略:
抖音/快手:短视频模板化内容,强调节奏和冲击力,适宜做挑战和用户参与活动。微博:话题性强的图文+高质量短视频结合,利于二次传播与评论区热议。小红书/社区:更详尽的场景化解读和使用心得,帮助用户将情绪体验转化为实际产品体验。微信生态:私域/朋友圈叠加,用于品牌叙事的连贯性与黏性。
在各渠道保持核心情绪的一致性,同时对平台的格式要求进行适配,以提高覆盖率和参与度。
4)用户生成内容与激励机制UGC是热点传播的“放大镜”。设计友好且容易参与的活动机制,降低参与门槛:
给予可下载的表情模板与简单操作指南,让用户快速进行再创作。设置小奖品或福利,如限量贴纸、电子优惠券、早鸟福利等,激励更多人参与。公布优秀作品,给予曝光与认可,形成“你做,我看见”的反馈闭环,进一步扩大传播力。注意版权与使用权的清晰说明,避免二次创作带来版权纠纷。
5)评估与迭代设定关键指标,并在活动中持续跟踪:曝光量、视频完播率、参与度、UGC数量、品牌提及的正负情绪分布、转化率等。根据数据实时优化内容节奏、文案风格、视觉风格与投放时段,确保热点持续发酵而不过度喧哗。
6)实战案例落地建议假设目标是推广一个“表情包创作平台”。可以推出“西施表情包挑战赛”,让用户提交基于西施表情的原创表情包,配套品牌的模板与素材包,且符合版权框架。官方账号发布权威解读与精选优秀作品,联合KOL/UGC创作者共同参与,形成“从个人创作到平台聚合”的传播路径。
最后以“表情经济”研究报告或案例总结收尾,塑造专业权威的品牌形象。
总结与落地愿景热点传播具备天然的传播强度与情感连接力。当“据信,西施的表情组合”成为全网讨论的焦点时,品牌的机会并不在于强推产品本身,而在于成为情绪体验的一部分。顺利获得明确情绪核心、建立可复制的内容模板、选择合适的平台组合、激励UGC参与、以及持续的数据驱动迭代,热点就能从短暂的流量转变为持久的品牌记忆点。
若你正寻找一种更自然、更具参与感的营销路径,这样的热点策略或许正是你需要的那把钥匙。现在就把握这股潮流,把你的品牌嵌入到这场情绪共鸣的叙事里,让讨论停留在屏幕之外,化作真实的品牌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