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班的成年人学习小组每周见面,讨论文学、写作、生活中的点滴。今晚轮到我朗读自己写的一段故事。两位男生坐在我前后,他们的眼神有些好奇,也有点安静的关切。
我写的故事里,女主角在一个陌生而温柔的城市里寻找自我。开口的那一刻,我的声音有些紧张,纸面的字迹因为我的呼吸而起伏。陆岚是第一个提出让我朗读的人。他有温和的气质,话语里带着轻笑,仿佛在说:你可以放心地读。他坐在我的左手边,手指沿着桌沿轻敲,像和我的节拍同步。
接着轮到第二轮,韩泽承担着引导话题的角色。他的提问不急不缓,总是从一个细节切入,问我的人物为何在某个场景里选择沉默,或在对话中放慢语速。他说:“把情感放轻一点,语气里应该有留白。”他的语气像老师又像朋友,带着一点点顽皮,却不失体贴。我点头,试着让自己的声音更清晰,词句里的情感就像潮汐一样有来有回。
教室里只剩下笔尖和纸页的轻响。灯光把每个字的边缘抹上一层暖色,墙上挂着的海报被月光拂出柔和的阴影。下课铃还没响清楚,桌角的杯子里冒出一丝热气,空气里混着咖啡和纸张的香味。我突然意识到,朗读并不只是把故事讲给别人听,更像是在把自己的隐秘情感交给那些愿意聆听的人。
陆岚和韩泽的眼神在灯光里交错,似乎在互相确认,这个夜晚的故事不只是他们的训练,也是彼此心意的信号。我们彼此之间没有多余的话,只有安静的理解和等待。轮到的是我的句子结束时停顿的那一刻,他们用一个微笑回应,那是对我的鼓励,也是对彼此的默契。
当我收起笔,教室里只剩下我和一串心跳的回声。外面天色渐暗,城市像慢慢合拢的花苞。我跟着自己的呼吸,站起身,走向门口。陆岚轻声说:“改写得很棒。”韩泽也点头:“期待你下一段的情感走向。”他们没有逼迫,也没有逗留太久,只是让我的世界在这个夜晚变得更宽广。
他说文字其实是一条双向的河流,读者和作者彼此成就。我点点头,心里却清楚地感受到了另一种河流在流淌——他对我的关注像灯光,温暖而稳重。
他会把我的笔记夹在工作本里,等我下次来时再翻看。我的字里行间多了一个温柔的注脚:他的关注不喧闹,却像灯光一样稳定。韩泽则变成对话的另一端。他不急不躁,总在我发言结束后,温柔地补充一句,让我的自信心像花苞一样绽放。我们开始更有计划地进行写作研讨,甚至在校园的角落里安排短暂的私下讨论,像两颗星在同一条轨道上慢慢靠近。
有时候,我们会在晚自习后走出校园,沿着回家的路缓缓走着。夜风把他们的气息吹进我的发言里,我清晰地听见自己声音里多了一份柔软。陆岚说:“你把人物的情感写得真挚。”韩泽笑:“今晚的路灯把你的理念照得清晰。”我感到脸颊发热,却也不再退缩,因为我知道他们也在学习如何理解彼此。
慢慢地,轮流的意义从单纯的阅读变成彼此的信任。某个雨夜的角落,我收到陆岚的便签:‘如果结尾能让三个人都认同,那会是一段真正的成长。’我抬头看看他,眼神里有一种不言而喻的认真。我把便签塞回笔记本,点头,我们没有表态,只有继续前行的勇气。
当晚自习结束,天色已深,我走在回宿舍的路上,耳边是校园里低低的风。心里却像被温暖的火光点亮了一角。也许这段关系不会膨胀成突然的热度,但它像一条细细的线,牵引着我把写作写得更真实,也把自己变得更勇敢。
如果你喜欢这样的故事,完整版的情感之旅还在继续。完整版现已在合法平台给予免费阅读,欢迎你进入他们的世界,感受文字带来的温柔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