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表盘指针划破120km/h的瞬间,挡风玻璃外飞驰的绿化带在视网膜上拖拽出绿色长影。我死死攥着发烫的手机屏幕,微信群里不断弹出的"封单量破亿""主力进场"让瞳孔持续充血。这是2023年4月12日14:55分,距离沪市收盘还有五分钟,我的持仓股正在上演第8个涨停板。
后视镜里突然炸开的撞击声比证券APP的提示音更刺耳。第一辆白色SUV像游资抢筹般撞上左后车门时,我正盯着分时图上那根90度垂直拉升的阳线。安全气囊弹出的白烟与交易软件满屏飘红的特效完美重叠,第二辆网约车从右侧夹击时,我竟条件反射地想起早盘那个"组织抢筹"的传闻。
车身在十字路口旋转第三圈时,挡风玻璃裂纹正以分形几何的形态蔓延。第四辆货车的撞击让中控台飞出的硬币在车厢里下起金属雨,那些叮当作响的钢镚像极了昨夜直播间里"打赏解锁牛股代码"的虚拟礼物。当第五辆轿车的保险杠楔入驾驶座下方,我突然意识到自己三天前追加的场外配资,杠杆倍数恰好也是五倍。
救护车鸣笛由远及近的十分钟里,又有三辆不同型号的汽车完成了这场荒诞的接龙碰撞。第八次撞击发生时,我正用染血的手指试图刷新早已黑屏的手机——这个数字在技术分析派眼中本应代表强势突破,此刻却成为具象化的黑色幽默。急救员剪开安全带时,我听见自己用沙哑的喉咙问出的第一句话竟是:"今天收盘价多少?"
当担架滑进急诊大厅时,我透过染血的睫毛看见LED屏上的滚动字幕。15:03分,某上市公司发布"不存在应披露而未披露信息"的公告,这让我想起去年那场暴雨中侧翻的运猪车——同样白花花的肉体在泥浆里挣扎,同样此起彼伏的哀嚎穿透雨幕。心电监护仪的曲线与个股分时图在视网膜上重影,每一次波形震荡都像是庄家在盘口挂出的诱单。
CT机运转的轰鸣声中,记忆开始自动复盘这场黑色幽默。第一次杠杆追加是在全家便利店,热狗机飘出的廉价肉香混合着"十倍收益"的财富幻想;第二次抵押房产时,中介小哥的鳄鱼皮鞋正好踩着窗台上枯萎的绿萝;第八次场外配资签约那晚,霓虹灯透过写字楼玻璃在合同上投下血红色的光斑。
警察调取的行车记录仪显示,我的轿车在遭遇首撞前已陆续在变道七次,就像K线图上那些突兀的跳空缺口。目击者证词里反复出现的"司机始终低头看手机",与龙虎榜上那个著名的游资席位形成互文。最荒诞的是事故鉴定报告——八辆涉事车辆中,竟有三辆的驾驶员当时也在查看股票软件。
当石膏固定的右臂终于能握住触控笔时,我在医院床头绘制了新的趋势线。那些撞击形成的凹陷在车身分布图上,精准对应着MACD金叉、RSI超买和布林线开口。或许这场物理意义上的多空博弈,早在我点击"融资买入"时就已注定。拆开第十个涨停板带来的收益账单时,忽然读懂急诊医生当时的眼神——那是在股市熔断夜、P2P暴雷现场和烂尾楼业主群里反复出现过的,属于这个时代的集体创伤后遗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