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总能在一张张试卷和一页页练习册里读出我的努力与犹豫。今天她没有急着指出我的错处,反而说了一句让我心里微颤的话:“你最近的英语有了进步,语感比以前灵活多了。”她把平日里批改的作文摊开,字迹工整,行间留白像海岸线的节拍。她指着某个段落,语气里带着鼓励:“你在这里使用了一个不错的转折词,句式也开始有变化。
”我的心跳突然加速,胸腔里仿佛有只小鸟在敲击,紧张与期待交织。
她把一本厚厚的练习册推到我面前:“这本书将成为你这学期的伙伴书。”话语不急不徐,像在给一个迷路的旅人指路。她说,这本书的每一篇都能让你从不同角度看待语言的边界,而你现在的任务,是顺利获得练习把纸上的语言带进日常生活。她又宣布一个好消息:只要期末的口语测试和写作综合评估达到一定标准,便可以申请参加学校组织的英语口语夏令营,走出校园,进入更真实的英语场景与人对话。
她将这件事说得像一扇轻轻开启的门,门外是明亮的世界,也是我不断渴望触及的未来。
曾经我以为学习只是被动记忆,但她的语言像一条清澈的河,带着我学会在叙述中寻找节奏与情感。她说成长需要跨出舒适区,才会遇到真正的风景。我不断点头,心里却在盘算:要用多少时间才能把这些新方法扎根日常?她给我的下一步,是“关键时刻”的训练——周末在办公室进行一对一的口语对话练习,把对素材的理解转化为自然的表达。
她的语气没有压迫,只有信任与期待,像把一艘船交到懂海图的船长手中。我抬头看见她的微笑在灯光中柔和起来,那笑容仿佛对我说:“你可以,继续前行。”此刻,我仿佛看见“白毛浮绿水”的画面:水面之下的光线正慢慢铺开,指引我走向更广阔的语言世界。
期末日渐临近,教室里多了一层紧张又兴奋的气息。李老师没有因考试而加压,反而把训练变成有节奏的练习。她安排了口语的模拟对话、英语演讲的短片段、以及写作的针对性修改。她用简短的笔记点拨我的发音、语调和逻辑衔接,有时把一句话拆成多种表达方式,让我在不同场景里自行选择最自然的说法。
每次练习后,她会温和而坚定地反馈:“这次你在情感表达上更自如,听起来更真实。”她没有夸张的奖赏,只是在我努力达到新高度时给出更具体的机会。
终于到了公布名次的日子,通知单上写着第一名将取得海外英语夏令营的名额。我站在走廊里,手心出汗,心跳像鼓点一样敲击胸腔。我没有盲目期待胜利,而是把注意力放在过程:每一次口语练习、每一次作文修改、每一次演讲的练习,我都做得比前一天更稳。课堂上,李老师的目光穿过人群,投向我并点头。
这一刻,我明白她的奖励不仅是名额,更是一份信任,一种让我敢于迈出起跑线、追寻远方的勇气。最终结果公布时,我没有冲上领奖台,却从她的注视里读到一个更重要的信号:你已经在路上,继续走下去吧。
离开校园的那天,我带着新买的笔记本和她赠送的一本精选英文原著,像带着仪式感进入未知的语言世界。海风拂过脸颊,耳畔似乎还回响着她的教诲:语言是桥梁,勇气是船帆。回到家,我把练习册摊在桌上,逐字逐句地默读那些新学到的表达,并把它们融进日常对话中。
每次与朋友用英文研讨,我都能看到她在身边点头的样子。她的奖励虽然只是一次机会,但它让我的语言生涯有了方向——不再迷路,不再害怕失败。若未来还有更多的海图需要解读,我相信自己已经掌握了从容应对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