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的实验室里,荧光屏上的脑电波图谱突然剧烈震荡。当研究员按下第39次「深度催眠」启动键时,高筱柔的眼皮开始不自然地抽搐——这与前38次实验截然不同。监控镜头捕捉到她嘴角扬起的诡异弧度,那是从未出现在这个温柔女教师脸上的表情。
「欢迎来到我的领域。」沙哑的声线从她喉间迸发,正在调整仪器的陈教授猛然僵住。这个用美式俚语打招呼的高筱柔,正用涂着鲜红甲油的手指轻敲金属台面。而实验记录明确显示:受试者从未学过英语,且极度厌恶指甲油气味。
此刻的剧情急转直下,揭开了第二部最核心的设定:所谓「催眠治疗」根本是幌子。某跨国医疗集团早在三年前就顺利获得基因编辑技术,在高筱柔大脑植入了一段可被特定声波激活的隐藏记忆。当读者跟随39章里突然切换的第一人称视角,会惊觉那些催眠仪发出的低频脉冲,实则是唤醒「战争机器」的启动密码。
在免费章节中,作者用蒙太奇手法穿插了七段关键记忆碎片:
高筱柔童年时期总在凌晨3点准时惊醒她总能用0.3秒解开任何机械锁对枪械结构有种病态的熟悉感看见蓝色荧光会触发剧烈头痛潜意识里存在一套完整摩尔斯电码知识体系左手虎口有激光灼烧过的旧伤听到特定频率的钢琴曲会流泪
这些看似零散的细节,在第39章顺利获得「第二人格」的觉醒被串联成恐怖真相——她根本不是什么普通教师,而是某国情报组织培养的休眠特工。当年所谓的「车祸失忆」,实则是组织为掩盖任务失败实施的记忆清洗。
当读者点击「无弹窗阅读」按钮时,其实已经踏入作者精心设计的心理实验。第二部采用「双线叙事+感官诱导」手法,在39章达到技术巅峰:
①文字催眠矩阵每段末尾嵌入的特殊排版形成潜意识暗示:「她的瞳孔收缩成两道竖线■■■医疗仪器的滴答声加速■■■空气里弥漫着苦杏仁味■■■」这种重复符号会刺激大脑颞叶,让超过72%的读者反馈「产生幻听幻嗅」。
②动态视角切换在描写高筱柔与「第二人格」对抗时,采用电影运镜式描写:「镜头突然拉远:实验室变成全景监控画面中的一个小红点镜头急速俯冲穿透防弹玻璃特写她脖颈处浮现的加密条形码」这种写法使阅读过程如同观看VR电影,实测让读者心率平均提升22%。
③隐藏信息图层细心的读者会发现,某些段落字母间距存在微小差异。将39章全文导入频谱分析软件后,会呈现出一组坐标:北纬35°41',东经139°41'——这正是东京某地下生化实验室的真实地址。这种跨次元彩蛋,让小说与现实产生毛骨悚然的联结。
更惊人的是,免费章节本身构成庞大隐喻:所谓「无弹窗阅读」恰对应着高筱柔试图冲破的「记忆牢笼」。当她在故事里撕开实验室的防辐射帘幕时,读者也正点击着「下一章」按钮——我们都是被困在信息茧房里的实验品。
此刻回看开篇那句「你以为自己在阅读故事,其实是故事在解剖你」,方知作者早已埋下惊世伏笔。当高筱柔最终用手术刀抵住自己太阳穴时,超过百万读者同时按住了隐隐作痛的右侧颞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