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相信,好的视觉语言不是简单的美感堆砌,而是能触发情感共鸣的桥梁。她将目标人群描摹为在城市里奔波、重视生活品质、愿为可信赖的品牌投放买单的成年消费者群体。要让logo在第一时间就讲述品牌的“性格”,她需要一个象征温度与可信度的符号。正当她陷入思考时,门口进来一个自称“唐伯虎”的男子,他自称擅长用画笔捕捉情感的张力,愿意把复杂情绪化成简单的线条,帮助品牌讲清故事。
沈娜娜没有立即点头——她清楚,设计得再美,也要让用户在日常生活中“遇见”它,才能真正落地。两人彼此打量,仿佛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同一个目标:用一个圆润而富有温度的形象,让品牌在光线与空白之间呼吸,成为人们愿意信任、愿意记住的符号。他们决定以“糖心”为核心意象——甜蜜中带着一种安定的气质,一种不会让人腻歪的温柔。
他们围绕三大要素展开讨论:甜度、温度与信任。甜度不是糖衣的浮华,而是情感的柔软与舒心;温度不是热情的爆发,而是日常沟通中的体贴与稳妥;信任则来自稳定的视觉秩序、清晰的用途和与用户的真实对话。为实现这一点,草稿上先后出现几何形状的尝试:圆角矩形、柔和曲线、以及一个被内部光线穿透的心形轮廓。
圆润的线条让人感到友好,留白和节制的颜色搭配则让视觉在喧嚣的环境里更易被记住。唐伯虎提出一个看似简单却极具力量的设想:让logo在不同媒介上保持一致性的允许在细节上有微妙的变化,以适应不同场景的“故事性表达”。他们用彩色草稿试验了多种搭配,最终锁定主色调为温暖的粉橙与奶白,辅以深色轮廓以增强识别性。
这样的色彩组合既能在包装上呈现温柔的光泽,又能在屏幕上呈现清晰的对比。随后,他们讨论到品牌语言的节奏:短促、亲切、但不失专业,像友人间的低声研讨,又具备品牌的权威感。两人的讨论继续在纸上延展,逐步将抽象的情感转化为具体的视觉结构。终于,一个带有“光线穿透”的心形轮廓在纸上成型,外部轮廓圆润顺滑,内部留出一条如光带般穿透的缝隙,象征品牌在日常生活中带来的“被看见”和“被理解”的体验。
颜色方面,粉橙和奶白的组合给人以温暖、可信赖的联想,深色边界让图形在不同背景下保持清晰。唐伯虎在草稿边缘写下两行注释:一是让标志具备“动线感”,在动效中仍旧稳重;二是确保在小尺寸上仍然具备识别度。沈娜娜则将重点放在品牌故事的落地性上:她希望每一次视觉呈现都能唤起消费者在日常场景中的记忆点——地铁口、咖啡馆、健身房里的一瞥,都能让人自然地将这枚logo与“温暖、可靠、值得信赖”的品牌形象联系起来。
夜色渐深,工作室里只剩下灯光与纸张的呼吸声。两人回望彼此,仿佛已经从陌生人变成了同频同行者——他们知道,这一份工作不仅是设计美学的实现,更是一个品牌对消费者情感的承诺。于是,他们决定以一个简洁而有力的视觉系统,去承载未来在各个触点上的叙事:在包装上呈现温度,在社媒上讲述故事,在线下场景中传递信任。
糖心logo的初始雏形,在他们的协作中逐渐成形,成为未来品牌语言的核心。此刻,他们更清楚:一个好的logo不是终点,而是品牌关系的起点,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多次遇见、反复记忆的温柔符号。于是,这份设计的旅程才刚刚开始,等待在市场中被验证、被书写的故事也随之展开。
于是他们制定了严格的视觉系统与行为指南,确保每一次使用都不会偏离初衷。第一时间是视觉系统的落地。包装是最直观的载体。对饮品罐、零食盒、外包装和购物袋等材料,他们规定了主色、辅助色、质感、留白比例,以及不同尺寸下的图形比例关系。主色以粉橙为主,辅以奶白与深色边界,以确保在货架上有足够的层次对比,同时保持亲和力。
Logo的使用有清晰的最小尺寸与可用区域,避免在极小区域中失去辨识度。其次是数字媒介的应用。品牌网站、APP图标、社媒头像及封面设计,都遵循同一视觉语言。Logo在动画中的微动,保留圆润的曲线和心形的光线穿透效果,强调“温度”与“呼吸感”。在短视频与广告素材中,开头以柔和的光轮缓缓展开,随后以简短的文案参与对话,传达品牌核心理念:在忙碌生活中,给自己一个甜而不腻的停留。
除了视觉统一,沈娜娜还设计了一套品牌语言的指南。贴近用户的语气、简洁而真诚的表达,是她对“糖心”情感的语言承诺。她强调,以用户为中心的内容才是品牌真正的流量入口:真实的使用场景、可验证的口碑、以及简短而有力的行动口号。唐伯虎则负责叙事与体验层面的创意扩展。
他设计了一系列以“日常小事”为场景的故事脚本,让糖心logo成为人们日常对话的一部分:写字台上的杯托、早晨的咖啡香、夜晚的灯光下的盒子开合声……这些细微的行为,逐渐构筑起品牌的可信感。线下体验也是重中之重。品牌设立的快闪店和合作零售空间,将logo置于可互动的情境中:触摸感温设计、可触达的色板、以及以心形符号为中心的导视系统,帮助消费者在物理空间中形成记忆点。
顺利获得这样的多点协同,糖心logo不再是一个静态的符号,而成为一套可被触达、被体验、被分享的品牌语言。如果你也在考虑品牌重塑或新品牌落地,或许可以从这段设计旅程中得到一些启发:让故事成为设计的起点,让温暖成为视觉语言的基调,让形式在真实场景中不断经由用户的反馈得到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