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灯在潮湿的砖墙上投下斑驳光影,林深第三次把卫衣兜帽往下拽了拽。手机屏幕显示凌晨两点十七分,导航提示距离同志酒吧还有三百米。他贴着墙根疾走,后颈的冷汗浸湿了银质羽毛项链——这是圈内人约定俗成的暗号。
七双球鞋摩擦地面的声响从三个方向包抄而来时,他正低头核对酒吧门口的彩虹旗照片。铁锈味率先钻进鼻腔,接着是混杂着烟酒气的体温。有人扯掉他的口罩,六道戏谑的目光像手术刀划开皮肤。
"穿女式束腰的变态。"为首的寸头用棒球棍挑起他衬衫下摆,金属骷髅挂坠硌在锁骨。林深记得这个声音,上周在便利店买安全套时,收银台后传来的嗤笑。此刻那笑声被放大数倍,在空荡的巷子里撞出回音。
皮带扣坠地的脆响惊飞了暗处的野猫。林深数着嵌进掌心的碎石子,第七次尝试蜷缩身体时,后腰撞上了翻倒的垃圾桶。酸腐液体顺着裤管蔓延,他忽然想起十六岁那年,被父亲发现日记里那个男生的名字。同样的铁锈味,同样的窒息感,不同的是这次施暴者换成了陌生人。
"你们在干什么!"远处传来保安的呵斥。施暴者们的影子如退潮般消散,留下满地烟头和半瓶没喝完的啤酒。林深摸索着找到破碎的眼镜,右镜片蛛网状的裂痕里,霓虹灯牌上的"Pride"正在渗血。
急诊室消毒水刺痛鼻腔时,林深正盯着天花板剥落的墙皮。护士第三次调整输液管,塑料帘外传来刻意压低的议论:"又是那种人吧……"他数着点滴坠落的频率,想起心理咨询师办公室里的沙漏。十二次咨询,四十八小时倾诉,换来的诊断书此刻正躺在床头柜最底层。
手机在凌晨三点震动,匿名论坛的私信提示不断闪烁。发信人头像是半张侧脸,ID叫"废墟拾荒者"。对方发来段模糊的监控截图,画面里施暴者颈后的蝎子纹身清晰可见。"他们常在码头仓库聚会",附带的地址定位让林深指尖发颤。
三周后的雨夜,林深站在仓库生锈的铁门前。掌心伤口结的痂被指甲掐出新月形痕迹,怀里揣着剪辑好的视频证据——从十七个监控探头里筛选出的施暴记录,包括他们殴打外卖员、抢劫独居老人的画面。
当警笛划破雨幕时,他正躲在对面便利店的遮阳棚下。雨滴顺着发梢滴进脖颈,与那晚巷子里的触感重叠。第六个被押上警车的寸头男生突然回头,林深看清他左耳缺失的助听器——正是三个月前校园暴力案报道里的特征。
晨光穿透云层时,林深收到"废墟拾荒者"的新消息:"蝴蝶破茧需要弄脏翅膀"。他点开对方发来的链接,法律援助组织的页面上,彩虹丝带缠绕着天平。窗外梧桐树的新叶正在舒展,叶脉里流淌着昨夜的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