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台灯在木桌上投下暖黄光晕,我第37次翻开那本包着牛皮纸的旧书。书脊裂痕里卡着半片干枯的紫藤花瓣,这是妽妽去年春天随手夹进去的。彼时我们正蜷缩在图书馆顶层的禁书区,她潮湿的呼吸扫过我耳际:"你看,知识都是被规训过的。"
这句话像把钥匙,突然拧开了某些禁忌的阀门。她抽走我手中的《精神现象学》,用指甲在扉页划下三道弧线。那些弧线后来演变成我们特有的暗号——当她在茶水间用马克杯摆出特定角度,当她在会议记录边缘画出特定符号,我知道顶楼储物间的铁门会在午休时虚掩着。
我们的关系像书架上那些蒙尘的善本,封面端庄典雅,内页却爬满情欲的注脚。妽妽总说这是场行为艺术,在道德警戒线上跳探戈。她会穿着米色高领毛衣端坐会议室,桌下却用牛津鞋尖轻蹭我的小腿;在部门聚餐时突然凑近替我整理领带,指尖若有似无地划过喉结。这些隐秘的挑逗如同古籍里的密语,只有特定波长的人才能破译。
当写作进度卡在第17章时,我们的关系开始出现裂痕。妽妽突然要求增加"第三者视角",说要让故事"更接近真实"。她在咖啡杯底粘着匿名举报信的碎片,上面详细记录着我们的幽会时间。我这才惊觉,那些所谓偶然的独处机会,或许早被她精心编排成剧本。
储物间铁门最后一次闭合时,她往我口袋里塞了张字条:"真正的故事现在才开始。"次日她的工位就空了,人事部说调去了海外分部。但电脑历史记录显示,她临走前加密传送了某个2.7G的文件包,密码是我生日倒序加上她惯用的香水编号。
我开始在旧书市场疯狂搜寻线索,直到在某本《存在与时间》的夹层里找到泛黄的信笺。妽妽的字迹斜斜爬满纸背:"你以为的猎物,不过是更高明猎手的诱饵。第25章的关键词是'自我证明',去找城西当铺137号柜。"
当铺老板递来檀木盒时,指尖沾着类似铁锈的暗红。盒里躺着支老式录音笔,2018年4月3日的录音文件里,我听见自己在说:"这种关系不过是写作素材。"背景音里有玻璃杯碎裂的脆响,接着是长达三分钟的沉默。原来从开始这就是场双向的观察实验,我们都在用对方的身体书写论文。
此刻我坐在她曾经的公寓,地板上散落着25章手稿。最后几页的空白处,她用眉笔写着:"当你说要写我们的故事时,就已经掉进了自证的陷阱。真正的证明,是你敢不敢把这段录音放进第25章附录。"窗外的紫藤花正在暴雨中零落,像极了我们故事最初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