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两点的急诊室走廊回荡着消毒水的气味,林深第三次调整白大褂领口的纽扣。这个习惯性动作总在接诊特殊患者时出现——比如此刻蜷缩在3号诊床的苏蔓。
26岁的女患者主诉心悸失眠,可电子病历显示她上周刚做过全面体检。林深的指尖在触诊乳腺时感受到不寻常的震颤,年轻女患者突然抓住他的手腕,指甲在皮肤上划出浅粉色痕迹。"林医生,陪读夜班很寂寞吧?"她的耳语混着柑橘香水味,让听诊器金属头都变得滚烫。
春雨医生的在线问诊系统在后台闪烁,AI分诊程序将"异常心律"标为红色预警。林深后退半步撞翻器械盘,金属撞击声惊醒了走廊声控灯。他摸到白大褂口袋里的镇定剂,却听见自己说:"建议做个动态心电图监测。"
诊疗床的皮革在月光下泛着冷光,苏蔓解开两颗病号服纽扣,锁骨下方有玫瑰纹身随呼吸起伏。当林深将电极片贴在她胸口时,发现患者根本没穿内衣。监护仪突然发出尖锐警报,心电图波形疯狂震荡,而现实是两人的手指在导电凝胶里交缠。
春雨医生的云端系统开始自动上传诊疗数据,AI伦理审查模块突然弹出警告。林深盯着屏幕上跳动的红色三角符号,想起医学院教授说过:"医疗AI最擅长识破人类自我欺骗。"
苏蔓的病历在屏幕上诡异地自我更新,主诉栏浮现出加密情诗:"白大褂第三颗纽扣后藏着通往天堂的电梯。"林深扯下工牌摔在键盘上,却看见监控镜头正对着诊疗床形成完美构图——像极了某部医疗伦理片的经典镜头。
当他的手掌覆上患者左胸,监护仪显示室颤波形,春雨医生的远程会诊系统突然自动启动。二十八个在线专家头像在屏幕上亮起,林深在三百六十度环绕的注视下完成标准心肺复苏流程。苏蔓睁开眼时,只看见医生正在电子病历里输入:"建议转介心理科进行认知行为治疗。
春雨医生的智能随访系统在三天后推送消息:"您的心悸症状是否缓解?"苏蔓按下"已康复"时,正站在医学院解剖楼前。林深的白大褂口袋里装着AI伦理委员会的通知函,春雨医生的云端存储着264张异常心电图——每张波形都构成摩斯密码的"危险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