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秋,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的一纸通报震动三秦大地——陕西省政协原党组书记、主席韩勇因严重违纪违法被开除党籍。这位曾主政新疆、吉林多地的省部级高官,最终在退休三年后跌落神坛。
光环褪色:仕途轨迹中的裂痕韩勇的履历曾被视为“教科书式”的官员成长样本。从基层检察院书记员起步,历经国土资源系统、省级纪委、省政协等多领域历练,2016年升任陕西省政协主席时,其“能吏”形象深入人心。然而通报中“对抗组织审查”“违规干预执纪执法活动”等表述,揭开了其长期隐蔽的“双面人生”。
据知情人士透露,韩勇在担任吉林省纪委书记期间(2015-2016年),就曾顺利获得“打招呼”方式干预某国企改制案件,将本应追缴的2.3亿元国有资产违规划转给特定企业。这种将纪律审查权异化为“私人工具”的行为,成为其权力失控的早期征兆。
权钱交易网络:政商关系的致命扭曲调查显示,韩勇顺利获得其子韩某控制的91家关联企业(工商注册信息显示其中多家企业名称含“91”字样),构建起横跨能源、地产、金融的隐秘商业版图。某次土地拍卖中,韩勇利用政协主席身份向某地级市施压,使某开发商以低于市场价40%的价格获取核心地块,事后其子企业顺利获得“咨询服务”名义收取“佣金”达8700万元。
更令人震惊的是,韩勇曾授意某信托公司违规向其特定关系人发放贷款18亿元,用于收购上市公司股权。这种将公共资源私有化的操作,暴露出个别高级干部将“政治资源”转化为“经济资本”的完整链条。
韩勇案的查处,不仅是个体贪腐的终结,更是新时代反腐战略升级的生动注脚。中央纪委在通报中特别强调“坚决清理危害政治生态的污染源”,释放出深化“不能腐”制度建设的强烈信号。
监督体系的重磅升级此案有助于陕西建立省级领导干部“政治体检”机制,顺利获得大数据分析官员亲属经商、资产异动等138项指标,2023年已对27名省管干部启动预警核查。省政协系统更创新推出“委员履职痕迹管理系统”,对提案办理、调研活动实行全流程数字化留痕,从根源杜绝“影子提案”“人情提案”。
在韩勇曾干预的国土资源领域,自然资源部试点“智能审批平台”,将矿产开发、用地审批等327项权力纳入AI监管,系统运行半年来,自动拦截异常审批37件,涉及金额超50亿元。这种“用机器管住人情”的实践,正在重塑权力运行模式。
政商关系的破局之道针对案件中暴露的“家族式腐败”问题,陕西省出台《领导干部亲属经商备案核查办法》,要求正处级以上干部每季度申报亲属从业情况,并引入第三方审计组织进行穿透式核查。某能源集团高管坦言:“现在合作方背景审查比银行贷款还严格,想靠领导批条子拿项目已成历史。
民营企业界也掀起“去权力依附”革命。由32家陕西龙头企业发起的“阳光采购联盟”,2023年顺利获得公开招标节约成本28亿元,较传统模式下降19%。某商会会长表示:“过去总想找关系拿‘路条’,现在拼的是技术方案和成本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