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一中西侧那栋爬满爬山虎的砖红色建筑,在2023年暴雨季的深夜突然亮起诡异蓝光。保安老张透过监控看到的画面,成为整部电影的第一个高能镜头——布满灰尘的生物实验室里,三台老式显像管电视机正循环播放着模糊的VHS录像,画面中穿90年代校服的男生正用解剖刀划开自己的太阳穴。
这个长达2分17秒的长镜头奠定了影片的视觉基调:导演陈国威刻意使用4:3画幅与胶片噪点,让1997年生物社成员集体自残的都市传说,与当下网红主播"暗夜探灵师"的作死直播形成时空交叠。当拥有百万粉丝的美妆博主林小棠举着补光灯闯进封锁区,观众能清晰看见她假睫毛在夜风中颤动时渗出的冷汗,这种虚实交错的拍摄手法让惊悚感直透屏幕。
影片最精妙的设计在于双重叙事结构。现代线中,林小棠团队为流量铤而走险,却在直播过程中发现当年命案的关键物证——盒装着37颗学生牙齿的铁皮糖盒。而1997年的回忆线里,优等生何文辉在暗房冲洗的照片逐渐显影出非人生物,这个贯穿全片的克苏鲁式意象,在第四幕随着眼科显微镜下的视网膜成像达到高潮:所有死者瞳孔最后定格的画面,都是教导主任办公室那面镶着校训的铜制浮雕墙。
道具组耗时三个月打造的生物实验室堪称细节魔鬼。生锈的器械托盘里散落着1986年产的大象牌手术剪,福尔马林浸泡的器官标本罐贴着褪色的学号标签,甚至墙上的值日表都精确还原了九十年代南昌本地方言写的打油诗。当林小棠的直播镜头扫过储物柜里那本被血渍浸透的《人体解剖图谱》,特写页面上用红笔圈出的视神经交叉图示,早已暗示了"挖眼掏脑"暴行的医学精确性。
影片中段突如其来的赛博转折,让这个看似老套的校园恐怖故事跃升为惊悚类型片的新范式。当技术宅阿Ken破解死者手机云端时,跳转的深网界面揭露了更黑暗的真相:所有受害者都参与过某个名为"颅內漫游"的VR挑战。这个需要佩戴特殊脑波仪进行的游戏,实则是收集参与者恐惧记忆的神经陷阱。
美术指导在此构建了令人脊背发凉的数字地狱场景。无数个悬浮的透明立方体里封存着人脑扫描数据,每个立方体表面浮动着受害者生前的最后影像。当镜头掠过这些由代码构成的人性标本,某个立方体里不断撞击数据壁的少女剪影,让虚拟空间的窒息感突破次元壁。这种将生物恐怖与科技惊悚融合的尝试,在近年华语电影中堪称大胆创新。
影片最具争议性的第三幕揭开了跨越二十六年的献祭链。现任校长办公室那面铜墙的校训"格物致知",在紫外灯照射下显现出血书写的符咒纹样。道教敕令与神经网络图的诡异结合,暗示着某个利用校园WiFi传播的AI程序,正在执行着持续吸纳智慧生命的古老契约。
当林小棠用美甲刀撬开铜板夹层,抖落的不是预期中的尸骨,而是刻着集成电路图的骨片时,类型片的边界在此彻底崩解。
配乐师黄耀明打造的电子祭乐值得单独称道。他将江西傩戏铜锣采样后降调处理,混合服务器机房的电磁噪音,在解剖戏高潮段落营造出神经刺痛般的听觉体验。特别是在暗网拍卖会的场景中,竞标者出价时的机械合成音,与生物实验室滴水声形成的错位节奏,让观众产生真实的生理性焦虑。
这部注定引发两极评价的作品,既是对校园霸凌与流量至上的尖锐批判,也是给算法时代的一封血腥情书。当片尾字幕伴随脑电波杂音缓缓升起时,观众才会惊觉自己掌心的冷汗已浸湿手机——这或许正是主创团队对观影行为本身最精妙的恐怖隐喻。